金沙酒业,这家背靠华润这棵大树的酱香型白酒企业,最近又在经销商面前画了一张大饼——保证大家都能赚到钱。这话听起来很提气,像是在凛冬里送来的一丝暖意。但仔细一琢磨,这“让利于经销商”的口号,听着怎么就那么耳熟呢?遥想当年,金沙酒业也是信誓旦旦地承诺“不压货”,结果呢?经销商们仓库里的存货,怕是够他们喝到下一个猴年马月了。现在好了,库存是少了,但钱也没见着,这就像是便秘治好了,却发现得了痔疮,换汤不换药,苦不堪言。
更令人玩味的是,金沙酒业每次换帅,都要重新立一个Flag,仿佛不喊点新口号,就不足以显示新官上任的三把火。可这火烧得经销商们心里直发慌,战略朝令夕改,政策变来变去,经销商们就像是风箱里的老鼠,两头受气。你今天强调“不压货”,明天又说要“厂商命运共同体”,后天再来个“争上游,喝摘要”,口号喊得震天响,但真正落到实处的,又有多少呢?恐怕是雷声大,雨点小,最终只是感动了自己。
“不压货”这三个字,说起来轻巧,做起来难如登天。对于那些靠压货来冲业绩的酒厂来说,这简直就是釜底抽薪。金沙酒业去年痛下决心,承诺不再压货,结果呢?下半年的营收直接来了个断崖式下跌,同比下滑超过10%。这说明什么?说明金沙酒业之前的增长,很大程度上是靠压榨渠道得来的。现在不压货了,业绩就撑不住了,这就像是吸食鸦片一样,一旦戒断,浑身难受。
华润入主金沙酒业,本想借助资本的力量,在白酒市场分一杯羹。可现在看来,这白酒行业的门槛,比想象中要高得多。不是有钱就能玩得转的,还得懂市场,懂渠道,懂消费者。金沙酒业现在面临的困境,不仅仅是营收下滑,更是品牌价值的缺失和战略方向的迷失。如果不能真正解决这些问题,光靠喊口号,恐怕是难以走出困境的。
想当年,金沙摘要也曾风光无限,一度站上了千元价格带,一副要与茅台、五粮液掰手腕的架势。那几年,摘要酒的价格像坐了火箭一样,蹭蹭往上涨,经销商们也跟着赚得盆满钵满。只可惜,好景不长,金沙摘要的高端梦,很快就破灭了。如今,提起金沙摘要,人们的第一反应不是“高端大气上档次”,而是“价格腰斩,血亏甩卖”。这就像是一个原本光鲜亮丽的明星,突然跌落神坛,让人唏嘘不已。
金沙摘要的陨落,并非偶然。在白酒这个江湖里,要想站稳脚跟,光靠营销是不够的,还得有过硬的品质和深厚的品牌底蕴。茅台之所以能成为白酒界的“老大哥”,靠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品质坚守和历史文化的积淀。而金沙摘要呢?虽然也号称是“酱香典范”,但在消费者心目中,始终缺乏一种独特的品牌价值。就像是一个徒有其表的花瓶,好看是好看,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。
如果说品牌价值的缺失是金沙摘要的内伤,那么电商平台上的“价格乱战”,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在拼多多上搜索“金沙摘要”,你会发现,价格简直可以用“惨不忍睹”来形容。同样的酒,在不同的店铺里,价格竟然相差几百块,简直是“一店一价,乱象丛生”。这种混乱的价格体系,不仅让消费者摸不着头脑,也让经销商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。
更可气的是,一些不良商家为了吸引眼球,不惜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出售金沙摘要,甚至还出现了假冒伪劣产品。这就像是一群饿狼,围着一块肥肉,争先恐后地撕咬,最终的结果,就是把这块肥肉啃得血肉模糊,一文不值。电商平台本应是品牌推广和销售的重要渠道,但现在却成了金沙摘要价格体系崩塌的罪魁祸首。
面对混乱的价格体系,金沙酒业也曾试图发起“价格保卫战”,但效果却并不理想。他们要求经销商清理线上低价产品,甚至还采取了一些行政手段,试图强制稳定价格。但这些措施,就像是扬汤止沸,治标不治本。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,强行干预价格,只会适得其反。
金沙酒业的价格保卫战之所以失败,根本原因在于,他们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。价格的稳定,不是靠行政命令就能实现的,而是要靠品牌价值的提升和渠道的规范。如果金沙摘要的品牌价值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,经销商的利润空间能够得到保障,那么价格自然会稳定下来。反之,如果只是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,那么价格战只会越打越烈,最终将金沙摘要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。
说到底,金沙酒业的问题,还是出在品牌价值上。在消费者心目中,金沙摘要的品牌形象并不清晰,缺乏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高端消费情境。它既没有茅台的“国酒”地位,也没有五粮液的“历史传承”,更没有泸州老窖的“浓香鼻祖”。它就像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,空有其表,缺乏内在的支撑。
香颂资本董事沈萌一针见血地指出,中国白酒板块的品牌价值是靠历史积累,而非收购兼并或营销。华润啤酒的优势难以在白酒行业发挥,因为白酒的品牌价值,不是靠资本就能堆砌出来的。金沙酒业想要真正走出困境,就必须从提升品牌价值入手,找到自己的独特优势,打造出真正能够打动消费者的产品。只有这样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华润入主金沙酒业短短两年多,董事长就换了三任,这在白酒行业里,也算得上是一个奇闻了。每一次换帅,都伴随着企业战略的调整,使得金沙酒业的战略方向,就像是风中的落叶,飘忽不定。今天强调“增长是第一策略”,明天又说“追求短期高速增长不现实”,后天又来个“争上游,喝摘要”,经销商们都被搞蒙了,不知道该听谁的。
管理层频繁更迭,最大的弊端就是战略的连续性无法保证。一个企业,如果战略朝令夕改,政策变来变去,那么经销商们就会失去信心,消费者也会感到困惑。就像是一艘没有舵的船,在茫茫大海中漂流,最终只会迷失方向。金沙酒业想要真正做大做强,就必须稳定管理层,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,并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。
面对渠道库存积压和价格倒挂的问题,每一任董事长都开出了不同的“药方”,但效果却都不尽如人意。第一任董事长侯孝海,采取的是简单粗暴的“清收行动”,要求经销商清理线上低价产品。第二任董事长魏强,则试图通过“华润酒业五维评估模型”,帮助客户提升综合能力。而现任董事长范世凯,则打出了一张“文化牌”,试图通过“争上游,喝摘要”的口号,提升品牌形象。
这些“药方”,看似各有千秋,但实际上都未能触及问题的根本。金沙酒业的渠道痼疾,在于长期以来的压货模式和混乱的价格体系。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,光靠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,那么无论换多少个董事长,都无法改变现状。
去年年底,原舍得酒业副总裁王维龙出任金沙酒业副总经理、营销中心总经理,这被视为华润引入白酒专业人才的重要举措。王维龙在白酒行业经验丰富,曾先后在酒鬼酒、壹玖壹玖、环球佳酿等企业担任要职。他的加入,无疑为金沙酒业的管理层注入了一剂强心针。
王维龙上任后,提出了“金沙酒”品牌旗下产品发力,重点打造百元价格带大单品“金沙回沙”等战略,试图通过多产品、立体化运营,改变金沙酒业只在一个价格领域布局的现状。他还表示,价格的问题一定能够解决,将通过代垫费用、推动星级评价机制、更改合同口径变革等激励经销商。
然而,王维龙在舍得酒业任职期间,舍得的业绩大幅下滑,这也让外界对他的能力产生了质疑。外来的和尚是否真的会念经?王维龙能否带领金沙酒业走出困境?这仍然是一个未知数。
金沙酒业的频繁换帅和战略摇摆,折射出华润啤酒跨界白酒的深层困境。尽管新任管理层试图通过文化赋能、引入白酒专业人才破局,但行业调整期叠加渠道痼疾等因素,这场“翻身仗”依然充满变数。
华润想要在白酒市场站稳脚跟,并非易事。白酒行业是一个高度依赖品牌和渠道的行业,而这两点,恰恰是华润所欠缺的。华润需要做的,不仅仅是砸钱,更要沉下心来,了解市场,了解消费者,打造出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品牌。只有这样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,实现自己的白酒梦。
近期加密市场回暖,SUI币价表现亮眼,目前价格为4.65美元,市场情...
宗申动力发布公告,承诺解决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存在的同业竞争...
Polkadot(DOT)作为区块链互操作性领域的先锋,其未来价...
在现代的房屋设计中,飘窗已成为常见的元素。飘窗不仅为房间增添了一份独...
慧翰股份近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透露,其生产模式采用自主生产与外协加工...